技術隨筆
-
AI 是資訊民主化的引擎,還是曝光的武器?
2025-09-02
AI 能在瞬間民主化資訊,同時也可能帶來意料之外的外洩——它以空前的速度把人們想要的答案遞上門。
-
便利性的悖論──為什麼便捷工具越多越難阻止生產力下滑
2025-08-31
愈是導入「便利工具」,現場就愈混亂、維運成本愈膨脹──本文從日常體驗與案例拆解工具亂象的悖論,說明為何焦點應放在成本結構而非 UX 補洞,並比較「馴服」與「統制」兩條路徑。
-
什麼是 AI 疲勞?責任疲勞與工作再設計的未來
2025-08-30
AI 讓工作更輕鬆。然而人類會在「判斷」與「責任」上疲憊——這就是 AI 疲勞的真相。
-
搜尋引擎死了嗎?——探索 LLM 與生成式 AI 的未來
2025-08-30
Google 搜尋的退化與 ChatGPT 的崛起——回顧搜尋引擎的歷史,展望生成式 AI 成為資訊入口之後的世界,以及接下來會發生什麼。描繪 SEO 的終結與 AEO 戰爭的開端。
-
零信任是什麼?流行語?新安全技術組合?一次講透零信任。
2025-08-30
零信任究竟是什麼?它是流行語還是一套新的資安技術組合。梳理與邊界防禦的關係與常見誤解,說清楚「排除信任前提」的設計意義。
-
遺產仍會不斷誕生,也要馴服它──公民開發的未來圖像 7/7
2025-08-28
遺產必然存在。與其排斥公民開發,不如明確其「草稿」角色,與生成式 AI 與專家協作來馴服遺產。本文描繪管理層、第一線、IT 與中階主管如何對齊視角,打造以遺產為前提的永續數位轉型。
-
視角錯位如何量產負資產 6/7
2025-08-27
公民開發滑向負資產的根源不在技術,而在高層、第一線、IT 部門與中階管理者之間的「視角錯位」。四方以不同的時間軸與責任意識行動,讓短期成果凌駕於長期維護。拆解這個結構,就能看見讓公民開發延續未來所需的條件。
-
公民開發不是萬能的──它是「草稿式開發」 5/7
2025-08-26
公民開發並不是直接建構正式系統的方法。它的價值在於扮演一份讓需求具象化的「草稿」。只要草稿充分體現使用者視角,就能降低誤判與缺漏,提高正式實作的精度,但正式版本必須由專家執筆完成。
-
生成式 AI 拯救哪些遺產,又會放棄哪些(4/7)
2025-08-25
生成式 AI 能解析現有程式碼並協助遷移,但那些從未寫成程式碼的資產——例如 no-code 應用或 RPA 流程——幾乎無法被拯救。未來殘留的負資產,很可能就是被放著成為黑箱的東西。
-
生成式AI致命缺少的事物:矜持、信念、責任感,以及「我」
2025-08-25
生成式AI的侷限不在知識,而在於除少數例外之外,它欠缺人類理所當然擁有的矜持、信念與責任感。本文整理現行的補救措施與研究趨勢,並進一步追問責任意味著什麼、人与AI的差異何在,甚至回溯到笛卡兒式的「我」的存在。
-
現代公民開發平台的明與暗 3/7
2025-08-24
RPA 與無代碼/低代碼憑藉立即見效與「可視化」的說服力吸引第一線與經營層。然而要在實務上採用,仍需要等同程式設計的素養與系統設計視角,再加上 SaaS/PaaS 專屬的平台依賴剝奪了可攜性。這些結構可能滋生比神 Excel 更棘手的債務。
-
代理型 AI 為何能劇烈提升個人生產力及其影響
2025-08-23
代理型 AI 是一種會依照使用者目標主動規畫並採取行動的新型 AI。本文介紹代理型 AI 的特徵與可能性、導入時的注意事項,以及它普及後人類的定位與工作方式將如何改變。
-
神 Excel 真的是反派嗎?──從救世主到負遺產 2/7
2025-08-23
神 Excel 並非罪魁禍首。它曾是前線必要的救命繩,卻因組織無力治理、社會欠缺 IT 素養而墜入負遺產。更吊詭的是,它本質上是「人人讀得懂」的機制;若真正的 IT 化得以推進,本可以成為理想的生產力引擎。
-
公民開發是 EUC 的回歸嗎?──神 Excel 的歷史教訓 1/7
2025-08-22
公民開發絕非新概念。回顧 EUC 與神 Excel 的歷史,便能看見短期成功與長期負債的固定模式。整理它與現代無程式碼/低程式碼的共通點與差異,就能理解公民開發的風險與可能性。
-
洞悉公民開發的未來──歷史、現在、生成式 AI 以及更遠的前方 0/7
2025-08-21
公民開發真的是未來的開發模式,還是「神 Excel 2.0」的回歸?本系列沿著 EUC 的脈絡、RPA 的興起與生成式 AI 的登場,剖析公民開發的本質與未來樣貌。
-
生成式AI帶來的可能性與新的不安
2025-08-17
當生成式AI讓個人也能大幅拓展實踐可能性的同時,重新審視一個人人都能輕易把構想落地的世界意味著什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