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到了截止日就會結束——在炎上專案中學到的心靈支柱
前言——CTO 的一句話救了我
成為社會新鮮人沒多久,我就被指派到人生第一個「炎上專案」。 交期迫在眉睫,新需求一個接一個冒出來,而直属的 PM 幾乎全都答應。PM 自己一週有一半時間在熬夜,而我這個幾乎還是新人的成員也得每週熬夜一次,週末加班更是家常便飯,那是一份看似「永遠做不完的工作」。
就在那時,我——那個還帶著些傲氣、不太懂得尊敬他人的我——難得真心敬佩的一位上司,也就是當時公司的 CTO,看見我後對我說:
「工作這種東西,到了截止日就會結束,放輕鬆吧。」
那句話當下我並沒有完全聽懂,但直到現在它仍在某處支撐著我的內心。 它其實不是隨口的安慰或玩笑,而是直指工作本質的一語道破。
表層的意義——截止日終究會到
「工作會在截止日結束」首先指出了一個樸素的事實。
- 任何工作都有交期。若沒有交期,那代表它不是非做不可的任務。
- 交期一到,工作就一定「結束」。
然而,「如何結束」並不只有一種方式。
- 在期限內完成,畫下句點。
- 沒完成,時間到就被迫結束——也就是那種「結束啦~Σ( ̄ロ ̄lll)ガーン」的場面。
截止日不是保證成果,而是**「強制劃出界線的機制」**。 即使看起來是「做不完的工作」,時間也會把終點帶來。
真正的意義——守住內心的哲學
僅從表面理解,這句話已經切中工作的本質。
但它真正的核心,其實更深一層。
交期可以延後。當延期一再發生時,確實會讓人覺得那是「永遠做不完的工作」。然而,即使如此,也總會有結束的一天。世界上不存在無限持續的工作。
正因如此,我們不必拚命加班到身體垮掉,也不必為了工作押上整個人生、讓心靈受傷。
工作這種事,無論是否交出成果,終究會在某個時刻結束。
只要把這個事實刻在心裡,內在就會騰出空間。 不必再執著於「就算倒下也要做完」。反而是因為保有餘裕,才能做出冷靜判斷,讓成果品質提升、精神失衡的風險下降,最後更有可能迎來更好的「結局」。
因為有終點,才能啟程
正因明白「它終究會結束」,人才能投入工作。 就像馬拉松之所以能跑,是因為前方有終點;工作也因為有階段性的界線,才讓人敢於挑戰。
- 有終點,努力才會得到回報。
- 有界線,才能邁向下一個挑戰。
- 有截止日,工作就不會吞噬整個人生。
我在炎上專案中學到的,就是**「即使看似永不結束的工作也有終點,懷著終點必會到來的信念前進,結果反而是最佳選擇」**。 當然,這並不保證工作一定成功。可能會被客戶或上司指責,甚至最糟會鬧到訴訟。
然而,如果只是把所有陰霾一個人扛著,反倒不會有任何好事發生。
我們能做的是「保留心的餘裕」
CTO 說的「工作會在截止日結束」,絕不只是安慰。
- 無論多痛苦的工作,都一定會結束。
- 到那時能留下什麼,很大程度取決於當下情勢。
- 但只要心裡留有餘裕,就更有機會避開過度痛苦與精神疾病,也能爭取以更好的姿態收尾。
換句話說,我們能做的,就是認知「它必然會結束」這個事實,不要把自己逼到絕境,帶著心靈的餘白去面對。
結論——截止日其實是救贖
「工作會在截止日結束。」
這句話是獻給所有被工作逼到角落的人的處方。
也就是說,「工作會結束,沒必要拚到把心搞壞。」 抱持餘裕去應對,成果與精神都會更穩定,也更容易迎來更好的結局。
當年 CTO 在炎上之中拋出的那句話,後來一直成了我內心的基本心態。責任感固然值得稱讚,但若被逼到傷害健康甚至性命,結果既交不出績效,人也只剩不幸。
若此刻身旁就有人快被過勞壓垮,我真心希望這句話能傳進他的耳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