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
升遷。對許多上班族來說,那是職涯的重要節點,也常被當成一種獎賞。肩上剛掛上頭銜的瞬間,不少人會覺得自己的價值提升了一截。

但你必須清楚意識到:職務不是身分。職務不過是為了讓你在所屬組織內履行特定指揮職責而被賦予的「角色」,充其量只是「薪資上漲的理由」。不多也不少。


職務帶來的錯覺

一拿到職務,能力並不會立刻攀升。人格也不會因此完整。組織風向一轉,你很快就可能被撤換;在由一言堂老闆掌控的公司裡,有時僅憑一時興起就能翻臉。

即便如此,初次升遷的人當中總還是有人陷入「我變得高貴了」的錯覺。掉進錯覺的人大致會往兩個方向墜落:

  • 過度巴結上司:為了守住位置拚命逢迎,言行變成只會察言觀色的空話。
  • 過度優越於部屬:把權力誤認成上下尊卑,開始擺出傲慢高壓的態度。

心理學也顯示,人一旦握有地位或權力,就會無意識地產生優越感。著名的史丹佛監獄實驗便是極端例子:只要賦予角色,人格便會改變。換句話說,這種「錯覺」不是個人懦弱,而是人類普遍的特質。

再加上 Self-esteem instability(狀態自尊感受)這一機制──也就是當下的經歷會暫時左右自我價值感的現象──像「升遷」這類暫時事件,很容易讓自尊膨脹到異常程度。

這些反應不僅對組織有害,更重要的是,它們會損害你未來的人格


「拍馬屁」的陷阱

只要你擔任職務,一定會有人表現出「過度恭敬」。再無聊的話題他們也會大力點頭,對理所當然的事情稱奇不已。有人甚至赤裸裸地諂媚,只為設法討你歡心。

作為人類,感到愉快無可厚非。但如果此刻無法嚴格自律,就會踏進扭曲人格的陷阱。幾乎沒有人會正面指出上司的問題。沒人想冒著得罪權力的風險;對愚蠢的上司拍馬屁反而更划算。

於是,身居職務者愈發成了「皇帝的新衣」。明明還是管理新手,卻總有人持續重演這齣戲。


經驗法則──一到兩成新任基層主管會走偏

就我的經驗而言──視組織的人才任用流程成熟度而定──第一次當上組長或課長的人裡,大約一到兩成會深陷這個陷阱。他們在業務執行、會計、法遵等身為上司必備的知識仍不充足,實力毫無改變,卻突然擺出傲慢姿態。在健全的組織裡,這樣的人早晚會被淘汰。

被淘汰的人將面臨悲慘境地。因為把職務誤認為「身分」,一旦遭到解除,就會飽受深刻的自我矛盾與衝突折磨。失去角色被他們錯覺成「自己的存在被否定」。


把職務視為「角色」

若能真正理解職務只是「角色」,即使被解除也無須過度沮喪。你可以冷靜地說:「在需要這個角色的期間我承擔了它。現在不再需要,所以我被撤下。就這樣而已。」這樣一來,你也不會對部屬擺出居高臨下的態度。

反之,如果把職務誤當成「身分」,失去它時就可能覺得連人生意義都一併失去了。那是對自己最大的悲哀。


總結──也是為了保護自己

職務是角色,不是地位,更不是人格的證明。因此,升遷既不是終點,也不是人格完成的印記。

能幹與否甚至無法保證升遷。大多數升遷不過是因為上司握有權力,剛好想提拔你,時間與評價恰巧吻合。

換句話說,其中至少有一半是運氣。

被這些事左右,只會讓自己變形。

  • 不要依附權威。
  • 不要輕視部屬。
  • 不要把奉承當真。

牢記這些,你便能保護自己,遠離「職務腐蝕人格」的陷阱,也能在某天失去職務時不致陷入虛無。就算不是因無能被撤職,大多數人終究會面臨職務退休或真正退休。等到年老才想重塑人格,就太晚了。

在長壽社會裡,本文所談的心態亦是必備修養。

你可以盡情為升遷感到驕傲。但真正值得驕傲的,不是頭銜,而是讓你持續履行角色的實力與姿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