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要在瀏覽器裡匿名化 DICOM

在處理醫學影像的現場,無論是將檢查資料帶出院內,或與外部廠商共享,醫療機構都必須妥善處理患者識別碼、拍攝環境等各式中繼資料。倘若完全依賴人工檢查匿名化規範,忙碌的工作流程很容易遺漏標籤。ixam.net 的 DICOM (.dcm) 檢視/匿名化工具 以瀏覽器內執行為前提設計,不需將資料傳到外部伺服器,就能在本機完成匿名化。

工具支援主流傳輸語法,例如 DICOM Explicit VR / Implicit VR Little Endian 以及 Explicit VR Big Endian。資料一解析完成,就會把敏感欄位以結構化 HTML 呈現,方便納入院內審核流程或記錄公開決策。雖然實際的檔案保管與稽核仍需依組織規範另行管理,但能在客戶端完成標籤檢查,能顯著減少日常流程中的摩擦。使用者只要拖放或從檔案對話框選擇 DICOM 檔案,瀏覽器便會即時產生警示、摘要與中繼資料列表,最多展開 200 筆標籤。匿名化建議、預設方案切換與下載動作集中在同一畫面,讓使用者能在作業前後追蹤資料狀態;按鈕與標籤也遵循匿名化流程配置,下一步操作一目了然。

相容瀏覽器與執行需求

本工具鎖定最新版的 Chromium 系瀏覽器(Google Chrome、Microsoft Edge)以及 Firefox 現行穩定版,並使用 File API 與 Offscreen Canvas,建議搭配 2023 年以後的主流版本。iOS Safari 在載入檔案後偶爾會延遲預覽繪製,匯出前務必確認遮罩是否完整套用。處理過的資料不會保存到瀏覽器儲存體,只要關閉分頁就會釋放記憶體。若在院內受管控的工作站上使用,事先檢查下載權限與稽核記錄規範,可確保匯出流程符合本地要求。

以像素遮罩隱藏影像內資訊

部分患者姓名或 QR Code 會直接寫入影像像素。為此,工具提供畫布檢視,可手動新增矩形遮罩,在輸出匿名化檔案時把指定區域塗黑。預設不會變動像素資料,但每個遮罩都能以核取方塊切換啟用狀態,也能從列表逐一刪除,讓操作者明確決定哪些區域需要遮蔽。

依分類整理的敏感標籤

內建的 SENSITIVE_TAGS 結構會依患者識別、聯絡資訊、日期、座標、設備、檢查、備註等類別列出代表性標籤,並為每一筆設定預設動作與可選項目。列表會依類別強調項目,讓使用者能一鍵清空、填入零值、寫入 "ANONYMIZED",或重新產生 UID。常被忽略的日期與座標標籤在初始設定中已勾選為歸零或重新產生 UID,避免在例行檢查時漏掉。

透過預設方案切換作業模式

工具提供「研究用(完全匿名化)」與「院內攜出用(僅遮蔽患者識別)」兩種預設方案。研究用預設會覆蓋患者識別、日期、座標與設備資訊,以滿足嚴格的去識別化需求;院內攜出用則鎖定患者與聯絡資訊,保留檢查脈絡。套用預設後,建議動作會自動套用到所有標籤,也可以視情況逐一覆寫,方便依組織規範建立範本流程。

匿名化流程與下載

解析完成後,匿名化預覽更新與下載按鈕會並排顯示。審查者可以檢視建議動作、重新產生預覽,並立即將匿名化後的 DICOM 儲存到本機。由於整個流程都在瀏覽器內執行,即使需要與院外夥伴交換資料,也不必擔心檔案意外上傳到雲端。工具內也提供逐步教學,帶領使用者從拖放檔案到保存結果的完整流程。

操作步驟

實際運作時,可以依照以下步驟進行。

  1. 在瀏覽器開啟 DICOM (.dcm) 檢視/匿名化工具,先閱讀頁面上方的免責聲明與說明。
  2. 透過 選擇檔案 按鈕讀取 DICOM,或將檔案拖曳到解析面板匯入。
  3. 檔案載入後立即檢查顯示的中繼資料與警示,必要時切換預設方案並確認建議動作。
  4. 若影像像素仍留有個人資訊,切換到預覽頁籤,新增矩形遮罩並利用核取方塊確認是否套用。
  5. 檢視標籤列表,確認每個動作是否符合預期,並視需要手動覆寫。
  6. 按下「更新匿名化預覽」核對變更後內容,若一切無誤,再按「下載匿名化後的 DICOM」儲存到本機。
  7. 完成後關閉瀏覽器分頁,並整理端末上的暫存資料。

實務注意事項

需特別留意的是,壓縮 Pixel Data 會原封不動保留,序列(SQ)內的巢狀標籤不會解析;重新產生的 UID 則符合 DICOM UID 規格並使用十進位。基於這些前提,若影像包含壓縮像素或複雜巢狀結構,宜搭配其他檢查流程共同驗證。此外,由於產生的檔案僅存在於瀏覽器記憶體,仍須確保端末層面的存取控管與瀏覽紀錄管理。

常見問題

瀏覽器會把資料傳到外部嗎?

整個流程完全在瀏覽器內完成,不會發生上傳或與伺服器通訊。匿名化檔案在本機記憶體產生,直到使用者下載為止都不會對外送出。

像素資料會自動遮罩嗎?

預設只會改寫中繼資料,不會動到像素。若影像內仍有文字等識別資訊,需要在預覽畫面手動畫出矩形遮罩並套用。

可以處理壓縮 Pixel Data 或序列內的標籤嗎?

壓縮 Pixel Data 會保留原樣,序列(SQ)內巢狀標籤的值不會解析。若判斷這些區段可能含有個資,建議搭配額外檢查或其他工具。

能一次匿名化多個檔案嗎?

本工具一次處理一個檔案。若有 ZIP 等封裝,請先解壓縮,並在作業流程中自行管理清單逐一處理。

解析內容或操作紀錄會保留在瀏覽器中嗎?

解析內容只存留在瀏覽器記憶體,關閉分頁後即被清除。不會寫入本機儲存或伺服器,工具也沒有提供記錄保存功能。

有特定的瀏覽器或作業系統限制嗎?

建議使用最新版 Chromium 系與 Firefox 穩定版。已在 Windows、macOS 與主要 Linux 發行版測試;iOS Safari 則可能因檔案大小而延後繪製。若在院內使用,事先檢查 Proxy 設定與瀏覽器擴充功能的影響較為保險。

參考資料

免責聲明與運作前提

本文旨在提供醫療與研究機構處理 DICOM 資料時的參考資訊,並非醫療行為或診斷建議。使用工具時,應遵循各組織的資安政策、法規與倫理審查要求,由最終責任者確認匿名化結果不會重新識別患者。本文內容以撰寫時的工具規格為基礎,日後若有功能調整,請參考最新文件與更新記錄。

總結

DICOM 匿名化並非只要刪除標籤即可,還必須妥善處理座標、日期、UID 等與診療流程緊密相關的資訊。ixam.net 的 DICOM 檢視/匿名化工具在瀏覽器內整合處理流程、預設策略與像素遮罩,可望成為醫療現場維持匿名化作業穩定性的實用選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