便利性的悖論──為什麼便捷工具越多越難阻止生產力下滑
前言
「那份資料應該在 OneDrive 吧……」翻遍還是找不到。問了別的部門,對方說「我們都放在 Box」,最後竟然是在那台老舊的檔案伺服器裡才找到。
「那場會議有錄影嗎?」同事一問,我愣住了。是 Teams?Webex?還是 Zoom?結果誰也說不準要去哪裡找。
在當代職場,工具愈便利,愈容易落入「不知道該去哪裡找」的迷路狀態。 原本追求便利,反倒換來混亂與低效──這就是「便利性的悖論」。
為什麼便利工具會愈堆愈多?
為什麼企業裡的工具會不斷增加?如今幾乎所有領域都在「開枝散葉」。
- 溝通:Teams、Slack、電子郵件、Zoom Chat、Webex
- 儲存:OneDrive、Box、Google Drive、檔案伺服器
- 知識管理:Notion、Loop、Confluence
- ITSM:Jira、ServiceNow、Zendesk
- AI 助手:ChatGPT、Copilot、Claude、Bard
每個工具當然都很便利。一旦納入流程,就很難廢止,於是形成了**「整體只會愈來愈多」**的結構。
首先,在大多數使用者企業裡,不直接賺錢的IT 部門地位偏低。第一線只要強調「業務必需」,IT 部門幾乎沒有權力阻止。結果就是「現場不斷導入便利工具、煞車失靈」的結構被固定。
再者,績效主義的評價機制讓問題雪上加霜。 推廣新工具可以被視為「推動效率」的成果。誰找到新的 SaaS 並在團隊內推行,就會被當成「能幹的人」,甚至因此升遷。於是連 IT 部門都開始推波助瀾,讓工具更加氾濫。 誰又願意讓自己的評價下降?結局自然如此。
於是職場對話變成這樣:
- 「那份資料在哪?郵件附件?OneDrive?Box?檔案伺服器?」
- 「這份會議紀錄是 Teams 的轉錄?Webex 的錄影?還是 Zoom?」
- 「核准流程是在 Slack 走的?還是 Jira?」
這些日常的迷路體驗層層累積,把整體生產力一點一滴地往下拖。
工具愈多、效率愈低的真正原因
許多企業嘗試透過技術整合來解決混亂。
- 帳號整合/SSO:讓所有工具都用同一組帳號登入。
- iPaaS 或 RPA:在後台同步資料,實現橫向搜尋與自動化。
- AI 助手:使用 Copilot 之類的方案跨工具操作。
體驗的確改善了。「我該登入哪一個?」、「要找十遍才找到」的情況會緩解。
但別忘了最重要的觀點。
👉 技術整合能緩和 UX 的混亂,卻對「工具氾濫帶來的維運成本膨脹」無能為力。
- 導入 SSO 的確方便,然而 IdP 授權費得另外付。
- 使用 iPaaS 串接雖然輕鬆,但每個連線點都要運維與保養。
- AI 助手也會依廠商倍增,使用費和教育成本一同上漲。
也就是說,「靠整合解決」本身就是錯覺。整合層短暫營造了便利,卻反而放任氾濫本身的成本。
「為了整合」卻愈整愈亂的歷史案例
技術整合走到盡頭,往往會演變成諷刺的局面:連整合平台本身都開始氾濫。
- 用 Active Directory 統一 ID,卻無法支援新的 SaaS,只好再上另一套 IdP,最後還得並用 Azure AD(現稱 Entra ID)。
- 以 vCenter 管理虛擬伺服器,卻覆蓋不了 IaaS,又不得不導入 AWS、Azure,最後還得思考多雲整合。
舊的整合平台比單一工具更深入綁在業務上,終究成為無法廢止的負債。
真正的問題在「成本結構」
即使技術整合暫時緩和了 UX 混亂,最大的隱患仍是暗中膨脹的成本結構。
- 授權費與服務費的重複
- 支援窗口的多重配置
- 「究竟哪個工具是標準」的協調成本
- 員工教育與學習成本增加
- 停用與轉換時被隱藏的負債
到頭來,每家公司都陷入「明明沒有用好,成本卻一樣高」的狀態。
面對 SaaS 氾濫:馴服,還是統制
那麼該如何面對這個悖論?答案可以歸納成兩條路。
1. 「馴服」氾濫的做法
承認氾濫的存在,把壽命管理與可視化內化成文化。
- 每半年盤點一次使用中的工具,檢視使用率、成本與功能重複
- 在導入時就設定停用條件
- 借助 SaaS 管理平台掌握使用狀況
- 在員工教育中灌輸「便利工具是有壽命的器具」這個概念
2. 以中央集權方式「統制」的做法
自上而下決定標準,排除分散。要成功必須具備:
- 深厚的專業知識:辨識技術特性與未來性的能力
- 現場感:不了解使用情境的統制只會淪為形式
- 更新能力:具備每隔幾年重新檢視標準的彈性
結論:統制為主,馴服為輔
便利工具未來只會更多,一旦放任,氾濫與成本膨脹絕對不會停。 「馴服」聽來誘人,終究只是輔助。靠統制推動標準化才是主軸。
- 馴服:以氾濫為前提管理風險的輔助手段
- 統制:由強勢 CIO 主導制定標準的主策略
企業應選擇「以統制為核心,並輔以馴服的手法」。
常見問題(FAQ)
問:為什麼工具氾濫止不住? → 因為各部門需求不同,一旦導入就深度嵌入業務,難以停用。再加上績效主義讓導入者容易得到短期評價,IT 部門也很難阻止。
問:為什麼技術整合解不了? → 它能減輕 UX 混亂,但授權、運維、教育等成本不會下降。長期來看,技術整合本身也會愈來愈多。
問:有沒有馴服氾濫的方法? → 有。定期盤點、設定停用條件、使用 SaaS 管理平台等措施都有效。
問:最有效的解法是什麼? → 把馴服手段當成輔助,同時依靠 CIO 的強力統制推動標準化,才是真正可行的路。
問:SaaS 管理工具(SSPM)有用嗎? → 它們能協助可視化與盤點,但無法阻止氾濫本身,不算根本解決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