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引擎死了嗎?——探索 LLM 與生成式 AI 的未來
本文重點
- Google 搜尋的歷史與當前課題(廣告過多、資訊品質下滑)
- ChatGPT 等生成式 AI 帶來的「答案中心」搜尋體驗
- SEO 的極限,以及新時代戰略「AEO(Answer Engine Optimization)」的登場
- 未來保障資訊可信度所需的機制
前言:搜尋體驗的退化與使用者的不滿
「以前在 Google 隨便找找就能得到答案,但最近滿眼都是吵鬧的廣告,或是把各家內容拼湊起來的沒用聚合站,想找的資訊反而不見了。」——近期有這種感受的人想必不少。我也是如此。 搜尋引擎曾是連結人類知識的最強工具。然而 2020 年代後半,我們的視線逐漸離開搜尋框,轉向 Copilot、ChatGPT、Perplexity 等大型語言模型(LLM)。它們給出的不再是連結清單,而是貼合語境的「答案」。
搜尋真的死了嗎? 不,死去的只是「舊式搜尋的樣貌」,需求與對知識的渴望並沒有消失。 回顧歷史,搜尋一次次改頭換面以回應人類的知性欲望。如今,我們再度站在轉折點前。
第一部:搜尋引擎的歷史與極限
網際網路搜尋的歷史,是資訊氾濫與人類不斷試錯的故事。
目錄式——靠人工分類的年代
1990 年代,Yahoo! 以人工建立分類目錄,像「電話簿」般整理網頁。技術上十分單純,收錄完全由編輯手動完成。面對數萬件內容尚能運作,但一旦擴張到百萬級就徹底失靈。
機器人式——混沌荒野
AltaVista、Infoseek 導入自動爬蟲,得以一次收集大量網頁。人工無法完成的覆蓋因此達成,沉沒資訊也有機會被挖掘。然而很快地,搜尋結果充滿噪音,使用者被迫在巨大沙堆中淘金。索引雖然擴大,品質問題卻無法解決,混沌成了主旋律。
Google 革命——連結就是投票
1998 年登場的 Google 導入簡單卻強大的 PageRank 思想:「連結是一票信任」。連結越多=被他者引用越多=越有價值。搜尋結果品質因此大幅提升,Google 迅速成為網路霸主。
苦戰與疲憊——SEO 與廣告的濁流
成功招來新的戰爭。SEO 業者透過連結農場、關鍵字堆砌鑽 Google 的漏洞,Google 則以 Panda、Penguin、Hummingbird 等演算法更新回擊。然而廣告站、沒用的聚合站仍然激增,如今搜尋結果第一頁常有一半以上被這類 SEO 手法堆出來的廢站塞滿。近年又氾濫著生成式 AI 重寫的文章,真正想要的答案被埋到遙遠深處。 使用者背負起「搜尋也找不到想要資訊」的搜尋疲勞,昔日光芒黯然褪色。
第二部:新的入口——LLM 的衝擊
在這片疲憊的舞台上,ChatGPT 等生成式 AI=LLM 驟然現身。我們不再輸入關鍵字,而是自然地問「請告訴我 XX」,隨即得到答案,還附上貼合語境的長段落摘要。這股衝擊力不亞於當年 Google 首度革新搜尋體驗。如今各家搜尋引擎也都把生成式回答放在頂端。
然而我預測 LLM 很快也會露出陰影。
-
複製的複製問題 AI 生成的文章充斥網路,AI 又去學習這些內容。至少在當下,缺乏善意與操守的生成式 AI,以及濫用它的人,會讓資訊劣化如雪球般加速,宛如多次影印後的紙張噪點愈積愈多。
-
無責任的最佳化 SEO 曾是「搶占搜尋上位」的戰爭,AEO(Answer Engine Optimization)將變成「搶著讓 AI 引用」的戰爭。勝利條件從搜尋結果轉向 AI 的「嘴」。在這條戰線上,懷抱善意與自尊的作者可能束手無策。
-
黑箱化 相較於 Google 的演算法,LLM 的參照基準更加不透明。為什麼會選這個答案?重視哪些出處?使用者看不到。幻覺(捏造不存在的資訊)頻繁發生,更動搖信任。
結果是,我們拿「便利」換走了「信賴」。
第三部:AEO 戰爭開打
LLM 時代的最佳化戰爭已經拉開序幕。 SEO 追求的是「出現在搜尋結果的前排」,AEO 追求的是「被 AI 的回答引用」。 企業與媒體將不再滿足於「進入搜尋結果第一頁」,而是要「在生成式 AI 的答案裡被點名」。
技術面上,結構化資料、Schema、出處簽章、可信連結設計都會化為武器。AI 不做事實查核,它只會依據訓練集與可引用來源建構答案。因此,能不能進入它的學習/引用範圍將決定生死。
然而未來並非一片光明。如果到處都是為取悅 AI 而調校的低品質文本,我們就會再度沉沒於「最佳化垃圾海」。AEO 戰爭極有可能重演 SEO 的泥濘之戰。
第四部:LLM 疲勞與信任基礎設施
接下來會出現的是「LLM 疲勞」。所有 AI 給出的答案大同小異、模糊含糊,出處不明。人們會開始想:「問 AI 反正靠不住。」
新的秩序取決於信任的基礎設施:
- 為出處加上可驗證的數位簽章
- 由專業機構或可信人士監修的知識庫
- 研究「模擬責任的 AI」,確保說明責任與透明性
就像 PageRank 曾挽救搜尋一樣,LLM 時代的勝利者將是那些成功建起「信賴擔保機制」的玩家。
結論:搜尋不會死,只是換個樣子
搜尋沒有死。死去的只是「輸出一串連結的舊式形式」,而搜尋的本質——人類的知性欲望——仍然存在。
接下來會是 AEO 戰爭的時代。它不會像 SEO 那樣寬鬆。責任、透明、出處簽章、與幻覺的交戰——掌握這些的人將成為新的 Google。
「搜尋引擎死了嗎?」 答案是:搜尋不會死,它只會在 LLM 的新秩序中換個姿態復生。 而圍繞小手段最佳化與篩出真正有用內容的泥巴戰,恐怕依舊持續。
常見問題(FAQ)
Q1. 什麼是 AEO?
AEO(Answer Engine Optimization)是一種為了讓生成式 AI 或搜尋引擎的「回答引擎」引用你的資訊而設計的最佳化手法。傳統 SEO 瞄準「在搜尋結果中排前」,AEO 的目標則是「讓 AI 的答案納入你的內容」。例如準備這樣的 FAQ,也被視為 AEO 的一環。
Q2. SEO 與 AEO 有什麼不同?
SEO 面向 Google 等搜尋結果排名,AEO 則面向 AI 生成的回答。SEO 重視連結與關鍵字,AEO 則以結構化資料、附簽章的引用、FAQ 等「方便 AI 閱讀的設計」為關鍵。
Q3. 企業或個人該採取哪些對策?
- 在頁面導入 FAQ 與摘要
- 實作結構化資料(FAQ Schema、Article Schema)
- 在引用中明確標示作者或組織簽章
- 設計具權威性的連結結構
Q4. LLM 的回答有多可靠?
便利歸便利,卻遠稱不上完美。幻覺與錯誤資訊隨時可能混入,而且往往沒有清楚列出引用來源。未來「信任基礎設施」的建設不可或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