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
「公民開發是 DX 時代全新的開發方式」這樣的宣傳鋪天蓋地。然而只要回頭看歷史,就知道它根本算不上新鮮事。從 1970 年代後期開始就出現了「EUC(End User Computing,終端使用者運算)」這個概念,1980 年代隨著試算表軟體(Lotus 1-2-3 與 Excel)普及,前線人員早已自行打造系統。

這股潮流最具代表性的符號,就是後來被稱為「神 Excel(ネ申エクセル)」的存在。若要正確理解公民開發,就必須直視這段歷史。歷史裡埋藏著一個普遍的模式:短期的成功,伴隨著避無可避的長期負遺產化


全系列


EUC──前線自行打造系統的開端

「EUC(End User Computing)」指的是原本應由專職 IT 部門掌控的電腦利用,改由終端使用者親自操作。

當時的背景如下。

  • IT 部門資源有限,沒有餘力內製與維護全部業務系統。
  • 從 1970 年代末期開始個人電腦普及,1983 年 Lotus 1-2-3 登場,之後 Excel 加入,讓非工程師也能使用的「工具」備齊。
  • 前線人員開始自行打造符合業務的小型機制,親身體驗到生產力的爆炸性提升。

乍看之下,這彷彿是一場「生產力革命」。然而那些成果位於組織治理之外,最終長期留在那裡成為遺留資產。


神 Excel──從救世主走向負債

「神 Excel」是一種帶著揶揄的稱呼,用來指代以試算表製作的 超巨大、超多功能 Excel 檔案。語源來自網路用語「ネ申」(把「神」拆字),帶著一點諷刺意味,形容那種「強得令人說不出話的 Excel」。

典型的神 Excel 具有以下特徵。

  • 把原本應由資料庫或應用管理的內容,全都塞進 Excel 工作表。
  • 包含上千行巨集、數十個工作表、彼此複雜交錯的公式。
  • 短期內堪稱「現場救世主」,讓業務效率大幅提升。

然而時間一久,問題陸續浮現。

  1. 高度依賴個人:只有作者本人看得懂全貌。
  2. 無法維護:太過複雜,其他人無從下手。
  3. 相容性問題:Excel 版本或作業系統一不同就跑不起來。

於是神 Excel 成了「短期成功」與「長期負債」兩面性的象徵,如今甚至被視為必須避開的東西。


被模式化的負遺產化

從 EUC 到神 Excel,再到今日的公民開發,有一個反覆上演的模式。

  • 導入初期:迅速解決現場課題,爆炸性擴散。
  • 中期:資產累積,嵌入業務核心。
  • 長期:失控難以管理,連遷移都困難,最終成為「負遺產」。

這種結構根源不在技術,而是在 人類行為模式。短期成功經驗帶來誘因,讓組織忽視長期風險。


公民開發是 EUC 的回歸嗎?

今日的公民開發(無程式碼/低程式碼/RPA 等)表面上披上了「雲端」「API 串接」「AI 支援」等進步外衣。

然而它的本質結構與 EUC 無異。

  • 前線為彌補 IT 人力不足而自行開發。
  • 直覺式 UI 與豐富模板讓短期成果容易出現。
  • 一旦缺乏治理,終究會重演「神 Excel」的負遺產之路。

不過,現代的公民開發也有 EUC 時代所沒有的優勢

  • 雲端基礎設施提供的安全與權限管理。
  • 透過 API 串接與其他系統整合。
  • 面向企業的產品多以治理控管為前提設計。

因此,IT 廠商會說公民開發不是單純的「EUC 翻版」,而是 「進化版 EUC」。然而使用這些工具的人呢?生物不可能在短短半個世紀內進化。倘若無法吸取教訓、又用錯方式,最後只會再度量產負遺產。


本文總結

  • 公民開發不是新概念,而是承襲 EUC 的「至少在行銷包裝上看似進化的回歸」。
  • 神 Excel 的歷史是「短期成功、長期負債」的典型範例。
  • 這種結構起因於人與組織的誘因設計,而非技術本身。
  • 雖然現代公民開發號稱具備雲端、API 與治理功能,但本質上那些課題並不是靠工具功能就能解決的。

下一回:神 Excel 真的是反派嗎?──從救世主到負資產 2/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