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成式AI帶來的可能性與新的不安
生成式AI與我的切身感受
在打造這個網站、每天與 ChatGPT 對話的過程中,我有一個強烈的體會。 那就是「生成式AI還遠非完美」這個事實。它會給出錯誤的答案,也經常無法照預期運作。 至少在此刻,它還無法立刻取代人類。
但與此同時,那些過去因為「缺乏知識」「時間不足」「需要投入巨大心力」而無法實現的想法,如今卻擁有極高的實現可能性,這也是毫無疑問的。 而且我們可以在不依賴他人的情況下親手推進這些想法。誠然,這意味著借助了生成式AI的力量,但即便如此,「一個人也能做到這一步」的實感依舊巨大。
不使用所帶來的風險
這樣的變化對個人與企業都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。 選擇不用生成式AI,勢必會造成巨大的落後。 正如當年網際網路與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一樣,能否熟練運用生成式AI,將成為今後左右競爭力的新素養。
回顧歷史,無論是電力、汽車還是網際網路,每一次技術革新都淘汰了「猶豫不決的人或組織」。生成式AI極可能也會走上同樣的道路。 換句話說,跟不上這股浪潮,無論對個人還是企業,都有可能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。
新浮現的疑問
另一方面,另一種不安也浮現了。 那就是「在一個任何人都能輕易完成許多事情的世界裡,究竟做什麼才有意義」這個疑問。
過去有許多事情之所以有價值,是因為「做不到」;因為需要專業知識或巨大投入,所以成果才顯得珍貴。 然而如今,借助生成式AI,不論是程式、文章還是設計,幾乎任何人都能做到一定水準。 **當「人人都做得到」之後,還能剩下多少價值?**這個提問沉甸甸地壓在心上。
創造力被稀釋的不安
換言之,隨著AI代勞平凡的作業,創造力與獨特性也會落在「人人都能多少做到一些」的狀態。 於是便會產生這樣的憂慮:除了站在世界頂端的極少數人之外,大多數人恐怕連展現創造力都變得困難,存在意義逐漸被淹沒。
AI並不是把一切取而代之,而是把原本被認為「只有人類才能做到」的領域也普及化,讓差異化的空間被極度壓縮。 這種未來景象正是生成式AI在帶來便利的同時,也強烈投射出的巨大不安與疑慮。
尚未散去的疑惑
對我而言,這份疑惑仍然沒有確切的答案。 毫無疑問,生成式AI已經開始撼動生活與工作的根基。 也正因如此,「如何使用AI」「在AI時代人類應置身何處」這些提問,會成為理解未來時繞不開的難題,甚至可能成為煩惱與問題的來源。
生成式AI不是敵人,而是一種擴展自身的工具。 但與此同時,它也是動搖我們價值觀與努力意義的存在。
各位讀者,又會如何看待這場變化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