模拟并彻底检验蒙提霍尔问题:用“亲眼所见”理解违背直觉的概率
文章要点
三扇门中只有一扇藏着全新的跑车,其余两扇背后都是山羊。
玩家首先选择一扇门。
随后主持人(完全知晓所有门后内容)一定会打开一扇有山羊的门。
接着玩家必须在“保持原选择”与“换到另一扇仍然关闭的门”之间做决定。
结论十分明确:换门的胜率远高于原地不动(胜率为 2/3)。
文章配合浏览器端模拟器,让你**“看见”并体会**这类违背直觉的概率现象。
引言
“我直觉觉得没错,可数学答案却完全不同”——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? 蒙提霍尔问题正是直觉与逻辑正面冲突的代表例子。
作者当年也坚信“无论怎样选,概率都是 1/2”,因此迟迟无法释怀。直到在 Excel 中运行了上千次实验,看到胜率逐渐收敛到 2/3,才彻底理解。 本文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,提供了一个可直接在浏览器中体验的模拟器,帮助任何人都能直观感受。
规则(3 扇门版本)
- 三扇门背后的设定是:[一扇门后是新车,其余两扇是山羊]。
- 玩家首先从中挑选一扇门。
- 主持人掌握所有信息,一定会在剩余两扇门里打开一扇有山羊的门。
- 因此玩家面前只剩下“最初选择的门”与“另一扇仍关闭的门”。
- 最后,玩家需要决定是坚持原选择还是换到剩余那扇门。
为什么直觉会出错?
很多人认为:“最后只剩两扇门,各有 1/2 的概率。” 这其实是误解。
- 一开始就选中新车的概率只有 1/3。
- 相对地,选到山羊的概率高达 2/3。
- 主持人始终只会打开一扇有山羊的门,因此剩下那扇关闭的门会承接 2/3 的概率。
- 结果是:不换门的胜率仍旧只有 1/3,而换门的胜率是 2/3,也就是优势翻倍。
用树状图理解
通过树状图分支来分析,会更加直观。
-
如果一开始选中“中奖门”(概率 1/3)
- 主持人会打开其中一扇山羊门。
- 此时换门会错过奖品,因而失败。
-
如果一开始选中“山羊门”(概率 2/3)
- 主持人会刻意打开另一扇山羊门,保留中奖门。
- 因此选择换门就会转向中奖门,从而获胜。
结论显而易见:换门的胜率是 2/3,而坚守原选仅为 1/3。
推广到 N 扇门
上述逻辑不仅适用于三扇门,也可以推广到任意 N。
- 当有 N 扇门时:
- 不换门的胜率是 1/N
- 换门的胜率是 (N−1)/N
设想共有 100 扇门。 玩家最初就选中汽车的概率只有 1/100。 而选到山羊的概率高达 99/100,主持人会在其余 99 扇门中打开 98 扇山羊门,确保奖品留下,最终那扇仍关闭的门上就累积了 99/100 的概率。 这样一想,就能更直观地体会到“换门”策略为何压倒性占优。
通过 Excel 与浏览器“眼见为实”
在 Excel 里运行上千次模拟,可以看到换门策略的胜率逐步逼近 66.6 %,与理论完全一致。
然而仅凭数字仍难以打破直觉上的阻力。 因此我们提供了一个纯浏览器实现的专用工具。
模拟器特点
- 手动模式允许你亲自选门,观察主持人开门的过程。
- 自动模拟模式瞬间运行上万次实验,展示胜率如何收敛。
- 支持 N 扇门设置(3~10 扇),帮助理解一般化的情形。
- 内置图表可以直观比较不同策略的胜率曲线。
这样便能同时兼顾“直觉体验”与“统计证据”,更加清晰地把握蒙提霍尔问题的本质。
常见反驳与注意事项
-
如果主持人不知情而随机开门 → 他可能误开中奖门,此时问题就变成了另一种情形。
-
如果主持人遵循独特的规则 → 只要玩家清楚这些规则,条件概率就可能发生变化。
-
“最后剩下两扇门,不就是各 1/2 吗?” → 主持人的行为本身就是信息,使得两扇门并不对称:一扇的中奖概率是 1/3,另一扇则是 2/3。
总结
- 蒙提霍尔问题是一个容易误导直觉,却在逻辑上极其清晰的概率问题。
- 把主持人提供的信息纳入考虑后,“换门”始终是更优策略。
- 借助 Excel 的统计模拟与本文提供的浏览器工具,可以同时从数字与体验两方面深化理解。
动手试试看吧,让直觉与数学达成和解。 模拟器入口 → Monty Hall Simulator
附记(旧笔记再整理)
作者当年在 Excel 中反复模拟时,逐渐形成一种直觉:换门几乎等同于一开始同时挑两扇门。本文正是基于这种体会重新编辑扩展而成。
一个有趣的历史轶事:20 世纪 80 年代末的美国,蒙提霍尔问题因杂志 Parade 的专栏而广为人知。编辑部收到逾一万封来信,大多数人坚持认为概率应该是 1/2 对 1/2。甚至有不少大学教授、研究人员和统计学家写信抗议,可见即使专家也会被直觉牵着走。
这段故事提醒我们,蒙提霍尔问题尖锐地揭示了人类直觉的局限,也凸显严谨推理的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