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角错位如何批量制造负资产 6/7
前言
在第5回里,我们确认了公民开发只是把工作交给专业团队的“草稿”。 那么,为什么这个本来的角色会扭曲,反而批量制造负资产?
答案并不在技术缺陷。 根本原因是高层、前线、IT 部门以及中层管理者之间的视角错位。
全系列
- 洞察公民开发的未来──历史、当下、生成式 AI 以及更远的前方 0/7
- 公民开发是 EUC 的回归吗?──神 Excel 的历史教训 1/7
- 神 Excel 真的是反派吗?──从救世主到负资产 2/7
- 现代公民开发平台的光与影 3/7
- 生成式 AI 会拯救哪些遗产,又会舍弃哪些?4/7
- 公民开发不是万能的——它是“草稿式开发” 5/7
- 视角错位如何批量制造负资产 6/7 (本回)
- 遗产仍会不断诞生,也要驯服它──公民开发的未来图景 7/7
四个角色,四种视角
高层:本应谈论长期
按理说,高层应该是最能看到远方的人,为组织描绘十年甚至百年后的样子。 但现实中,来自股东季度财报和市场竞争的压力,让他们沉迷于短期成绩的幻影。 RPA 和公民开发带来的“立竿见影”“看得见的成果”令人着迷,于是决策更倾向于“先推了再说”,而不是把治理放在首位。
前线:能用就是正义
前线每天被业务压得喘不过气。 眼前的效率提升和自动化能实现就够了,“长期如何维护”很少进入视野。 用无代码或 Excel 延伸做出的系统,只要明天还能用,就被视为正确。
IT 部门:谈长期却跟不上节奏
讽刺的是,真正愿意谈长期风险的往往不是董事会,而是 IT 部门。 他们从安全、架构、运维可持续性等角度拉响警报:“照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会崩”。
但 IT 部门也有弱点。 资源长期短缺,技能需求日益分化却难以及时补齐。 也就是说,“能看到长期,却没有足够能力匹配业务的速度”。 因此常被贴上“只会喊停却做不到”的标签,声音逐渐被忽视。
中层管理者:夹心层的风险放大器
中层管理者本该在高层与前线之间担任协调者。 可现实是,“这个季度要出成绩”的压力占了上风,他们非但没有与 IT 合作守住治理,反而帮忙推波助澜地追逐短期胜利。 这一层从“夹心饼干的受害者”滑向“负资产的放大器”,是最危险的环节。
视角错位带来的结构性失败
- 高层被“能动的画面”麻痹,忘记长期。
- 前线因为“好用”而全力消耗工具。
- IT 高喊“这样迟早会垮”,却缺乏落地能力,声音传不出去。
- 中层管理者把“本季度的成绩”放在首位,放弃协调。
这四种错位让公民开发短暂闪耀,随后迅速坠入负资产。 神 Excel 的历史,其实正是这种“视角错位”结构问题的重演。
治理就是“对齐视角”
我们真正需要的不只是“技术规范”或“工具选型”。 治理的本质,是把运行在不同时间轴上的视角对齐。
- 高层需要能同时展示短期收益与长期保障的指标。
- 前线需要既不牺牲速度又能守规的机制。
- IT 需要拿出不止是警告,还有可执行的实现路径。
- 中层管理者需要抵抗短期赞誉的诱惑,履行协调者的责任。
公民开发只是草稿。 草稿之所以有价值,是因为存在将它交给清稿团队的机制。 保障这次交接,就是对齐视角——也就是治理。
结语
公民开发的未来,不取决于平台或 AI,而取决于组织的决策结构。 如果放任视角错位,我们将重蹈神 Excel 的覆辙。 但只要对齐四种视角,搭建起让草稿交接为清稿的机制,公民开发就能成为面向未来的武器。
下回(最终回):遗产仍会不断诞生,也要驯服它──公民开发的未来图景 7/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