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
人们常说“公民开发是 DX 时代全新的开发方式”。但只要回顾历史,就会发现它绝非新鲜事。 自 1970 年代后期起,EUC(End User Computing)这一概念便已出现。到了 1980 年代,随着 Lotus 1-2-3 和 Excel 等表格软件普及,第一线的业务人员开始亲手搭建系统。

而这股潮流的象征,就是后来被称为“神 Excel”的存在。 要正确理解公民开发,就必须直面这段历史。这里潜藏着一个普遍规律:短期成功与长期负遗产总是成对出现


全系列


EUC──由业务自建系统的开端

EUC(End User Computing)意指原本由专业 IT 部门负责的计算机应用,由终端用户亲自上手完成。

当年的背景如下。

  • IT 部门资源有限,无法自行开发并维护所有业务系统。
  • 1970 年代末起个人电脑迅速普及,1983 年诞生的 Lotus 1-2-3,以及后来加入的 Excel,让非工程师也拥有得心应手的“工具”。
  • 一线人员开始构建贴合业务的小规模方案,并真切感受到生产力的爆发性提升。

乍看之下,这仿佛是一场“生产力革命”。 然而这些产物游离于组织治理之外,最终都以遗留资产的形式被保留下来。


神 Excel──从救世主到负担

“神 Excel”是对 体量庞大、功能繁多的 Excel 文件 的戏称。 这个词源自网络用语“ネ申”(“神”的变体写法),带着几分调侃来称呼那些“过于强大”的表格。

典型的神 Excel 具备以下特征:

  • 原该交由数据库或应用程序管理的内容,被通通塞进 Excel 工作表中。
  • 成千上万行的宏、数十个工作表、彼此交错引用的复杂公式。
  • 在短期内,它作为“现场救世主”发挥作用,让效率大幅提升。

但随着时间推移,问题接踵而至。

  1. 高度依赖个人:只有作者本人掌握全貌。
  2. 难以维护:结构过于复杂,其他人不敢触碰。
  3. 兼容性问题:Excel 版本或操作系统的差异都可能让它崩溃。

因此,神 Excel 成为“短期成功与长期负债”二元性的象征,如今甚至被视为必须回避的对象。


负遗产的固定模式

从 EUC、神 Excel 到如今的公民开发,一再重演着同样的模式。

  • 导入初期:迅速解决现场课题,呈现爆发式扩散。
  • 中期:资产持续增加,渗入业务核心。
  • 长期:进入失控状态,迁移困难,最终化作“负遗产”。

这种结构根源不在技术,而在于 人类的行为模式。 短期成功所带来的快感,让组织忽略了长期风险。


公民开发真的是 EUC 的再来吗?

当代的公民开发(no-code/low-code/RPA 等)在表面上披上“云”“API 集成”“AI 支援”的外衣。

但其本质结构与 EUC 并无二致。

  • 为了弥补 IT 资源不足,业务现场自行开发解决方案。
  • 直观的界面与丰富的模板,使短期成果易于产出。
  • 若缺乏治理,最终仍会踏上与神 Excel 相同的负遗产之路。

不过,现代的公民开发也确实具备当年 EUC 所没有的优势

  • 基于云的安全与权限管理。
  • 通过 API 与其他系统的整合能力。
  • 面向企业的产品以治理为前提进行设计。

因此,IT 厂商会说公民开发并非简单复刻 EUC,而是 “进化版 EUC”。 然而人的本性并不会在半个世纪内进化。若不吸取教训、误用工具,终究只会再次生产新的负遗产。


本文要点

  • 公民开发不是全新的概念,它是在营销意义上“稍有进化”的 EUC 回归。
  • 神 Excel 的历史是“短期成功—长期负债”组合的典型示例。
  • 这一结构起因于人和组织的激励设计,而非技术本身。
  • 尽管现代平台宣称具备云、API、治理等功能,但这些工具并不能从根本上解答上述风险。

下一回:神 Excel 真的是反派吗?──从救世主到负资产 2/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