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“区块链是弱者的盾还是强者的铠甲:从🧙‍♂️(博士)与🐣(学生)的对谈思考”

我总觉得自己似懂非懂,于是和 ChatGPT 来了一场问答,把结果加工成对话文本。 嗯,这玩意儿确实好用,学到了不少。

对话:🧙‍♂️(博士)与🐣(学生)围绕区块链的存在意义


🐣(学生)「🧙‍♂️(博士),区块链最近好火啊,它到底是什么?总有人说那是“靠虚拟货币暴富的咒语”。」

🧙‍♂️(博士)「可不是咒语。更像是“发到全世界的传阅板”。上面写的内容谁也抹不掉,也改不了。」

🐣(学生)「可🧙‍♂️(博士),传阅板要是被邻居大叔乱写乱画,不就完蛋了?」

🧙‍♂️(博士)「这正是不同之处。区块链连乱写都得记进“正史”。某种意义上,它是世界上最让人透不过气的传阅板。」


真能保护弱者?

🐣(学生)「这种传阅板,普通人真用得上?」

🧙‍♂️(博士)「想想那些银行会随便冻结存款、选举充满舞弊的国家。不可篡改的记录就能成为弱势者的武器。」

🐣(学生)「可要是政府声明“这个账本才是官方的!”,人们不还是得听?」

🧙‍♂️(博士)「……你问到痛点了。没错,证据也只是证据,怎么处理取决于现实中的权力。区块链既能成为弱者的盾,也能变成强者的铠甲。」

🐣(学生)「听起来就像“保护平民的契约书”,结果成了骗不识字的人上当的废纸。」

🧙‍♂️(博士)「嗯,这样的历史循环在这里同样潜伏着。」


📌 注记:不可篡改与弱者保护 区块链因“强权无法事后修改记录”而被视作弱者的盟友。 但在现实社会中,“哪条链算作正统”往往由权力者决定,因而也有强化既有权力的风险。


无法删除的数据

🐣(学生)「还有啊🧙‍♂️(博士),要是有人写上报复色情那类东西怎么办?不是删不掉吗?」

🧙‍♂️(博士)「说得没错。直接写进链里几乎没法删。所以现实里通常把数据放在 IPFS 或 Arweave,只在链上留引用。」

🐣(学生)「可数据终究还在啊?这不就像“塞进冰箱角落的腌菜”——看不见也照样有味儿。」

🧙‍♂️(博士)「比喻很接地气,也很到位。不变性既是武器,也是一种诅咒。」


📌 注记:区块链的数据删除难题

  • 数据直接写入区块链后几乎无法删除。
  • 实际做法多是存入 IPFS 等外部存储,再在链上保留哈希或链接。
  • 但数据仍然存在,只能“让它看不见”,无法真正抹去。

走向拥堵的未来

🐣(学生)「而且,就算避开大体积数据,光是交易记录不就要爆炸了吗?像一本厚到带不走的传阅本。」

🧙‍♂️(博士)「的确。所以才有“第二层”“分片”等把处理分散开的做法。但还称不上完美解法。」

🐣(学生)「听起来更可疑了。把信息分散出去,要是节点减少,数据缺失,不就破坏了完整性?」

🧙‍♂️(博士)「这就是为什么要通过经济激励和密码技术来保证“数据确实存在”。各种机制都在这上面下功夫。」


📌 注记:可扩展性问题

  • 交易记录持续膨胀,运行全节点的负担越来越重。
  • 业界提出“第二层(链下处理)”“分片(拆分链条处理)”等方案。
  • 然而距离根本解决仍有很长的路。

它的存在意义是什么?

🐣(学生)「嗯——可听下来都是难题。区块链到底有什么用?」

🧙‍♂️(博士)「真正发挥作用的,大概是国际汇款、供应链防篡改、金融自动化(DeFi)这些。不过它的本质,是在“谁都不可信”的环境里尝试建立合意。」

🐣(学生)「可合意一旦被现实权力强行推行,不就没意义了?要是权力者正式采用,不就成了“把被迫接受的合意刻进改不了的账本”?」

🧙‍♂️(博士)「……否认不了。所以我说,区块链既会化作弱者的盾,也会化为强者的铠甲。」


📌 注记:与现实社会的连接 链上的合意“在技术上确凿”,可让它在现实生效的是社会与制度的共识。 因此,权力若采纳,它就成了巩固既得利益的工具;权力若无视,它就失去力量。


区块链真能对抗权力吗

🐣(学生)「想想看,权力之所以存在,不就是人们愿意服从吗?没有区块链,大家一起无视不就好了。」

🧙‍♂️(博士)「理论上没错。权力源于人们的合意。区块链提出的是“听命于代码而非个人”的合意形式。只是人类难以承受完全的自由。即便在 DAO 这类去中心化组织里,持币大户照样成了实际领导。」

🐣(学生)「也就是说,“扮演权力者”的游戏不会消失。」

🧙‍♂️(博士)「正是如此。所以我在想,也许我们无法消灭权力,但或许能把它极度透明化并加以控制,让区块链发挥这样的作用。」


结语

区块链既能成为弱者的盾,也能化作强者的铠甲。 不变性既是正义的凭证,也可能成为不自由的温床。

归根结底,它或许只是映照人、权力与自由关系的镜子


技术补充:支撑区块链的机制

  • 共识算法

    • 比特币的工作量证明(Proof of Work,PoW)靠算力“多数决”防止篡改。
    • 以太坊等使用的权益证明(Proof of Stake,PoS)通过质押资金的参与者提供“经济担保”来达成共识。
    • 它们构成了“在无人可信的环境中建立合意”的基础技术。
  • 哈希函数与篡改检测

    • 每个区块都包含前一区块的哈希,一旦中间交易被篡改,就会连锁产生不一致。
    • 这种“链式结构”保证了数据的不可逆性。
  • 密钥密码与签名

    • 交易通过公钥加密体系签名,从而证明操作者身份。
    • 秘密钥一旦丢失,对资产的访问也随之消失,“自我负责”达到极致。
  • 可扩展性与第二层

    • 比特币的闪电网络、以太坊的 Optimistic Rollup / zk-Rollup 等方案把交易先在链下汇总,只把必要结果写回链上。
    • 这类尝试力图把处理能力提升到每秒数百乃至数千笔交易。
  • 分布式存储的角色

    • IPFS、Arweave 等是让“不可删除数据”与区块链联动的典型。
    • 通过哈希链接可以察觉引用目标是否被篡改。